认真、严谨,甚或有那么一些不苟言笑,刚认识胡昌益时大多有这样的印象。“怎么样,感觉好些了没有?”“你这个病需要慢慢调养,营养上要跟上。”然而,一旦胡昌益走进办公室或者进入病房时,对病人细心、负责的态度,却又让人另眼相看。
“我曾经是一名军人,长期的部队熏陶使我养成了严肃、认真的性格和习惯。”谈起过往经历,胡昌益开门见山。
刚恢复高考不久的1982年,平时在班上成绩名列前茅的胡昌益因突然患病,在参加高考时名落孙山。“我老家在大竹柏家乡农村,在那个年代,父母都希望我们能跳出农门,在外面的世界学得一技之长。”缘于此,不甘落败的胡昌益在父母的鼓励下返校复读。但“命运弄人”,到1984年再次高考时,查无原因的病又“莅临”了。这次,彻底击碎了他再次参加高考的热情。
“你成绩这么好,就留在学校教书吧?学校初中部正好差位英语老师。”在老师的引荐下,胡昌益变身成为了一名英语代课老师,而这也给了他极大挑战。“学校将最差的一个班交给了我,还让我当班主任。”回忆起过往时光,胡昌益直为当时自己的勇气“点赞”。尽管“初生牛犊不怕虎”,但胡昌益没令学校和老师们失望,第一年他就使这个最差的班脱了“帽”,学生的成绩明显提升。
“虽说有了这样一个稳定的职业,但总感觉与自己想要的还很有差距。”两年后,胡昌益辞去了代课老师这个职务,瞒着父母和学校偷偷地报名参了军。为了将他留下,学校还承诺后面给他转正。不过去意已决的他,还是在父亲的反对声中走进了部队。
“到了部队,让我真正找到了归宿感。”入伍第一年,胡昌益很快在部队锤炼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,所写的《我爱你绿色的军营》感悟在部队组织的征文中获得了一等奖。见这个小有才气的新兵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,连队便将他调到“文书”岗位。
不过,对于胡昌益来说,做“文书”只是他的工作,而考军校才是他的理想。“毕竟我两次失去了考大学的机会,对部队能提供这么一次机会我很看重。”一心想跳出“农门”并希望有所建树的胡昌益,选择了最难考的第三军医大学。
这无疑是胡昌益人生中的第二次转折。“你要是考上了,我们给你奖励。”当时胡昌益所在的团乃至师,此前还没有考上第三军医大的先例,但就是这话,越发激发了他的斗志,“不能考上,我就偏要去闯一闯”。胡昌益暗自用功,并最终考上了。
对于奖励,胡昌益没有要,相反在毕业后选择了条件最为艰苦的甘孜,在这个年轻人的眼里,“那里有康定情歌”。不过,在他经历了一天时间的“穿越”,感受了二郎山陡峭的山峰后,先前的印象瞬时被其艰苦的条件及荒凉的环境所改变。“选择,即意味着改变。”胡昌益对于自己的选择虽有所迟疑,但同时也激发了他扎根基层的勇气,也激发了基层部队敢于担当的认识。“从农村一路走来,是部队培养了我,我还能有什么怨言呢?”他说。
为了这份责任,在短短10年时间,胡昌益走遍了全州18个县的15个,在他看来,作为一名军人,能够以一己所长服务好当地群众是自己最大快乐。
1998年,一次偶然的机会,胡昌益回到了故土,来到了达州华康的前生陆军医院。“这是一个让我成长的又一平台。”胡昌益坦言,此前自己虽然在三军医大学习临床专业,对心血管和呼吸内科等专业知识有所掌握,进入陆军医院后,在原心血管和肾内科廖立生的影响下,他对专业和临床知识的认识更进了一步。但同时也使他看到了自身的不足。
学习、学习,还是学习。胡昌益看到了自己的不足,学习起来越发劲头儿十足。短短几年时间,他就在各类医学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,并一举成为《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》、《中国实用医药杂志》常务编委,达州市内科专委会委员、达州市心血管内科专委会委员、达州市第一届神经内科专委会委员、达州市伤残鉴定专家库成员。
“不断地学习使我的专业技能越发成熟,对疾病的认识也更加透彻,但是也越发看得清楚,对前来就医的患者就越觉得做得还不到位。”带着这份谦逊与“不足”,胡昌益总结自己,“一个人医术在高,医者如果没有仁爱之心,不能从患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,也难得到认可。”总结近30年的临床经验,他认为,作为医生首先应该学会与患者交流,除了专业知识,还应以患者能听懂的语言与其对话,让其感受到医术之外的博爱、仁心。
2000年,一位不到13岁的小姑娘到医院就诊时就已陷入晕迷状态,后被查出患有结核性脑膜炎。“当时,她父亲很难接受。”胡昌益说,一方面家庭经济困难,另一方面这种疾病会对智力造成影响。考虑到其家人的感受,胡昌益主动找到小姑娘的父亲,向其耐心解释,还组织医护人员为其捐款,竭尽所能帮其摆脱困境。
当然,在胡昌益的从医生涯中还有很多故事。如2010年,胡昌益所在的医院在开展扶贫帮困活动中,发现达川区斌郞乡一26岁的年轻女子,在外打工时因糖尿病引起了神经性疾病,丈夫离开后被其父亲用铁链拴在了一个小屋子里。“为了早日助其摆脱疾病的痛苦,我院经常组织医务人员前往看望慰问,组织专家为其会诊治疗,使病情基本得到了控制。”他说。
“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”,已脱下军装的胡昌益又被返聘到现在的华康医院,但他觉得自己服务民众的心没有变。“博学博爱方致远是我的人生格言。”胡昌益说,患者就是我们的上帝,你对患者好了,他们就会给你一个好的评价。在他看来,只有将自己融入到为患者倾情服务当中,自身的价值才会得到真正体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