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你还在回味十一长假的欢乐时,天气却悄悄“变了脸”。据中央气象台10月9日消息,冷空气将会在未来三天席卷我国北方,10°C的降温都不算事儿,多地“一雪成冬”。而达州的小伙伴们也不要高兴太早,南方持续的晴热天气将在未来两天消失,秋高气爽不是梦,还会伴有丝丝凉意。
冷空气来了,气温一天天“跳水”,而很多人并不把“保暖”提上日程,认为“春捂秋冻,不生杂病”就是不变的养生金句,越冻越健康。其实,盲目忽视身体保暖不但不能养生,还给疾病趁虚而入的机会。
春捂秋冻?专家解释其中奥秘
“秋冻”有诀窍,不懂的人最好仔细看看。
南北方秋冻有区别
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。
南方秋凉来得较晚,昼夜温差变化不大,甚至入冬后也不太冷,因此不必过早、过快地添衣,应适当延长“秋冻”的时间。
初秋时节,暑热未消,气温偏高,气候变化比较平缓。此时少穿点衣服,使身体略感凉意,适当“冻一冻”有益健康。
而晚秋时节,气候变化较大,早晚温差增加,一旦有强冷空气活动,气温急剧下降时,就应及时增衣保暖。
寒露之后(2017年寒露时间:10月8日~10月23日)不宜再“秋冻”,尤其要注意肩颈、腰背、脚部保暖。
“冻”不对加重疾病
降温的时节里,保暖工作不到位,你离病痛可能不远了。
心脑血管疾病:寒冷的季节里,心、脑负荷加重,而且血液黏稠度往往会增加,易诱发心绞痛、心肌梗死、中风等疾病。
慢性胃病:秋季气温变化无常,胃肠道对寒冷刺激非常敏感,易引起胃炎、胃溃疡等疾病复发。
呼吸道疾病:寒冷会对人的气道产生不良刺激,诱发支气管炎、哮喘、肺心病等。
关节炎:患有风湿、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,在受寒后会加重疼痛、肿胀的症状。
糖尿病:寒冷刺激不但会加重糖尿病,还可能加重微循环障碍,导致血管神经病变进一步加重。
秋季保暖,护好7大部位
随着气温越变越凉,体质虚弱者易受寒邪侵袭。寒气入侵会导致免疫力下降,多种慢性病发病率升高。
深秋时节更要关注以下部位的保暖,防住寒气。
1、关节
踝关节承受着全身的重量,是人体比较脆弱的地方,再加上踝关节周围软组织少,局部血液循环较差,缺少保护就很容易着凉,诱发踝关节炎。
除此之外,寒冷、潮湿的环境会加重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,预防风湿病最关键的还是要注意保暖。膝关节等部位易遭受风邪侵袭,一定要格外注意关节的防寒。
2、头部
寒气入侵头部,会引发感冒、鼻炎、头痛、牙痛、三叉神经痛等,有高血压、脑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,还易发生高血压、急性心梗、中风等。
3、口鼻
口鼻是空气进出的通道,寒气可以随呼吸侵入肺部。恶心、呕吐、咳嗽、吐痰、鼻塞、打喷嚏等,都是口鼻受寒的表现。
4、颈部
颈部是人体的重要“通道”,上承头颅,下接躯干,是神经中枢最重要的部位,更是心脑血管的必经之路,如果受寒,不但加重颈椎病,还会引发其他慢性病。
5、肚脐
肚脐是最怕着凉的地方,屏障功能较差,易受凉而染风寒。
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,甚至疼痛,特别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加以注意。
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大,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,经期妇女尤其要加以重视。
建议冷天时可以用热水袋、暖宝宝等给肚脐周围的腹部保暖,平时穿件贴身的纯棉背心。
6、腰部
腰为肾之府,若腰部受寒,易引发疼痛,全身乏力。
最好选择长款衣物;闲暇时可用双手搓腰,两手对搓发热后,紧按腰眼处,稍停片刻,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,每次做50~100遍,起到温煦肾阳、畅达气血的作用。
7、脚底
寒从脚下起,脚部一旦受寒很容易引起感冒、腰腿痛。
脚部皮下脂肪层薄,保温性差,又远离心脏,易使血液循环不畅。
建议穿着保暖透气、吸湿性好的棉袜;每天睡前,用40℃左右的温水泡脚20分钟,配合按摩脚掌的涌泉穴,起到调理脏腑、舒通经络的作用。
降温天里的“生存法则”
穿衣篇
只要遵循下面3条穿衣法则,御寒保暖也可以既美观又方便。
材质上
内薄软、中保暖、外防风
内衣穿得过厚,不仅不舒适,还会增加内衣里的空气对流,使保暖性下降。应以薄、软的棉织材质为主。
中层衣服以羊毛、羊绒、纯棉材质最合适。
外衣要以防风为主,面料要致密。
款式上
内贴身、中宽松、外收口
秋冬干燥,皮肤敏感,内衣要贴身、柔软、没有刺激性。
中层衣服不要过紧,适度宽松。
过度宽松肥大容易钻风,冷空气乘虚而入。外衣的领口、袖口、腰部、脚踝等处最好有收口设计。
部位上
顾两头、腿要厚、腰别露
两头指的是头和脚。人体热量大部分从头部散发,大风天出门最好戴上帽子;颈部受寒可能引发血管收缩和颈部肌肉痉挛,最好戴围巾、穿有领衣物。
腿部是冬季保暖的重点,如果下肢保暖做得好,全身都会觉得暖和。鞋帮低、鞋底薄都不利于足部保暖。
腰部肾脏附近最怕风寒侵袭,腰部受寒会引起气滞血瘀。穿衣要注意腰部的衔接,上衣最好盖过腰部。
饮食篇
味冲的食物
乍暖还寒时,可以吃一些葱、姜、蒜、洋葱、白萝卜、芥末等味冲的食物,能够益气通阳、祛散阴寒,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还能起到杀菌防病、预防感冒的功效。
但含硫化合物等活性物质遇热会被破坏。所以尽量少高温加热,能生吃的就尽量生吃,接受不了生吃辣味的,也不要煮得太熟太烂。
专家提醒,高血压、心脏病、胃病、皮肤病的人最好慎吃。
黑色食物
黑米、黑木耳、黑枣、黑芝麻、黑豆等“黑色食物”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,并具有一定的暖身功效。
白色食物
深秋时节应该多吃点白色食物,因为“燥”是此时最明显的气候特点之一,而大白菜、白萝卜、百合、白莲子、银耳、莲藕、杏仁等白色食物具有润秋燥的作用。
运动篇
天气寒冷时节,不仅要重视增衣保暖,还应该加强体育锻炼。要想增强机体的耐受能力,最根本的就是加强运动。人体新陈代谢越旺盛,耐寒能力就越强。
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,常年坚持洗冷水浴或游泳,是增强身体御寒能力行之有效的健身方式。
但对普通人来说,经常散步、慢跑、骑自行车、广场舞、球类运动等,可以促进血液循环,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新陈代谢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