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次见到李竹徽主任,那是2023年冬天里的一个上午,那天天空中飘着雪花,寒风阵阵,虽然天气很冷,但是正在带着医生护士查房的她却是那样的精神---从早上7:30开始,到现在9点了,45个患儿的病区,只查了三分之二。她那专注的神情,细致的动作,亲切的言语,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她,既要观察、询问、检查患儿的情况,又要给随行的医生护士讲解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。10点,查房结束,在李主任的办公室和她聊了起来,问她累不,她笑着说:累是肯定的,但是几十年的养成,已经习惯了;再说,那一个孩子不是父母的宝贝,孩子生病了来找我,是对我最大的信任,所以我们有责任认真为孩子治病---让患儿早日康复和健康成长,是我最大的心愿。讲了这么久,也许口太干了,她喝了一口水婉转地说道:其实,在我年轻的时候,我不是特别喜欢小孩的,但是,生活的经历让我成为了儿科专家,所以我特别珍惜。十年前退休时,我拒绝了有些医院的高薪聘请,选择来到了当时的陆军医院儿科,是因为医院的地理环境好、设备设施好、工作氛围好,从当时的一片空白到现在已初具规模的儿科,对于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和一般危急重症都能有效治疗,这是我们儿科团队共同努力和辛勤付出的结果---我们感到非常自豪和有成就感。对于达州华康医院儿科未来的发展,我们充满信心和决心,我们的目标是:专注儿科,助力儿童健康成长。”
我之所以选择儿科,是因为邻居一个漂亮女孩的原因。那年我12岁,那个女孩7岁,我们有时还在一起玩耍,突然,有一天女孩生病了,她父母最初以为是感冒了,也没太在意,3天后病情加重,送到医院治疗,但直到最后都没有找到病因。看到女孩父母悲痛欲绝的样子,当时我就想,如果医疗条件好一些,也许会是另一种结局。从那以后,我发誓一定要好好读书,并要成为一名好的儿科医生。
上大学那一年,我刚好18岁,正是学习的好时机,因为我从小就喜欢看书,不管什么书都喜欢,所以在大学期间,上课我认真听讲,认真笔记,遇到不懂的问题,我问老师、问同学,直到弄懂为此。八小时之外,我把别人玩耍、看电影、逛街、谈朋友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和看书上,不是在教室,就是在寝室,更多的是在学校的图书馆,甚至学校路灯下都有我的身影,特别是有关儿科的书,还包括小儿漫画,一边认真地看,一边密密麻麻地记,有时还写点体会,感觉每天都很充实。在读大学期间,高中时的同学从其他大学来学校,每次都能在学校的图书馆找到我,我就好奇地问她们,你们怎么知道我在图书馆,她们都说,谁不知道你爱看书,图书馆是你最喜欢去的地方。记得大三时的春节走亲戚,见一个1岁的小孩哭的可凶了,我开玩笑地对她妈妈说,你小孩肯定是尿裤子了,她妈妈不信说应该是饿了,好大半天都没有喂奶了,结果她妈妈把奶喂饱了,小孩还是在哭,打开尿不湿,里面全是屎尿,重新换上尿不湿,小孩开心地笑了,一会儿就又睡了,小孩的妈妈好奇地问我,你怎么知道的,我笑着对她说,因为小孩不同的哭声代表着不同的需求,小孩的妈妈听着,既摇摇头,又点点头,说真奇怪。就这样,伴随着知识的积累和我的成长,结束了以书为伴的四年大学生活---1979年的夏天,面对大学校门,我深鞠一躬,带着不舍和希望,挥手告别了我的大学生活---来到了达州市第二人民医院。
我怀着成为一名儿科好医生的梦想,加入了达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团队。面对儿科的工作,既是那样好奇,又是那样陌生,面对小孩的哭闹和繁重的工作,病史采集、查体、写病历、做诊断、拟定治疗方案,每天让我精疲力竭,“书到用时方恨少”,此时才感觉到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,远远满足不了儿科临床的需要---残酷的现实将我的梦想捏得粉碎。有时,甚至开始怀疑我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。几个不眠之夜,我痛苦地思考着,在肯定中否定,在否定中肯定,最终我还是坚定了我当初的选择。我调整好心情,以新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,一边努力地工作,一边虚心向科主任、同事和实践学习。有时,同事们都下班了,我还在办公室写病历;有时,晚上都10点多钟了,我还在医院图书馆里查阅资料;有时,周末,同事们都在外面玩耍,我还在病房与患儿父母交流、沟通,了解患儿的饮食、睡眠、吃药等情况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2年下来,我终于了解、熟悉、掌握了儿科的特点和规律,面对哭闹的患儿,不再束手无策,对于病史采集、查体、写病历、做诊断、拟定治疗方案而是得心应手,对于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游刃有余,我终于实现了从一个大学生到儿科医生的转变。女儿的出生,使我更加喜欢小孩了,也更加爱上了儿科医生这个职业。我一直是一个勤于思考和善于总结的人,对于儿科的一些少见病,书本上没有的,不仅要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,而且要结合患儿的生活习惯、生活环境、生活方式、家庭遗传关系等,有时还要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全面分析、总结,才能做出合理的诊断和治疗,这就是我的经验,并发表了多篇相关的学术论文。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不断成熟成长,10多年后的我,虽然成了儿科的主任,但是,爱看书、勤思考、善总结的习惯一直坚持了下来。在我的影响下,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,儿科团队成为了学习、思考、团结型团队,成为了医院的重点建设学科。10多年来,我一直坚持早上7点到病房,晚上8点回家,门诊、教学、查房、会诊、疑难病例讨论、与患儿父母沟通等,这就是我每天的工作,虽然有些苦、累和烦琐,但是看到小孩来院时哭闹、痛苦,出院时欢笑、健康时,心里是欣慰的高兴的,总觉得一切辛苦和付出都值!周末,我依旧到各地参加儿科学术会议,不断地充实完善和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。就这样,我成了达州小有名气的儿科专家,达州及周边县市的人都带着小孩慕名前来找我看病。有一天,科室收了一个患“怪病”的11岁男孩---不说话,只是不停地抽搐,化验、CT等检查都没找到病因,我很纳闷,心里想有没有什么中毒的可能?带着这个问题,我又找患儿的父母询问情况,患儿父亲告诉我说,前几天因为写作业的问题与患儿闹了矛盾。患儿母亲回家仔细寻找,终于找到一张“爸妈:我走了”的纸条,同时发现家里没用完的“毒鼠强”没有了。由于找到了病因,终于救了患儿一命。(这里,我要提醒父母们,家里不要存放农药、鼠药等,常备药品一定要放在小孩拿不到的地方)。这件事告诉我们:儿童的心理健康很重要。还有一次,中午12点接到医院的电话,让我去参加一个溺水小孩的抢救工作,原来,由于小孩母亲的大意,2岁多的儿子不慎掉进水缸,洗衣服的母亲竟不知道。通过这件事,让我明白了:来自儿童的伤害,随时都可能发生,所以加强儿童的看管和防护非常重要。在以后工作中,在每次与患儿家长沟通时,我都要强调加强儿童看管和防护的问题,患儿父母非常感谢。退休时,突然离开熟悉的工作岗位,内心是矛盾、失落和不舍得——面对众多选择,我欣然来到了当时的陆军医院组建儿科,继续为儿科事业发挥我的光和热。
面对当时陆军医院儿科的一片空白,在医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,我用我对儿科的热爱、执着和经验,迅速着手儿科的组建工作,从谋划布局、团队组建、专业培训、制度建立到开科,倾注了我大量的心血,但是,当看到父母们笑着抱着健康的患儿离院时的不尽感激,感觉一切辛苦和付出都值!多年前,应邀到某医院会诊,看到许多儿科专家会诊后都没有明确的定论,治疗也没有效果。根据患儿唾液不断、举动癫狂的特征,我推测可能与某种动物性疾病有关,但是患儿父母坚决否定患儿与动物有过接触(因为他们家没有养过宠物),但是患儿的姨妈回忆说,3天前,患儿在她家玩耍时好像被她家的宠物抓伤过,因为当时没有什么,也没在意,后来,经相关医学检查,证实了我的推测。在这里,我依旧坚持40多年养成的习惯---早上7点到病房,晚上8点离院,每天坚持门诊、查房、教学、修改病历、主持疑难病例讨论、离院时巡视病房,虽然有些累,但当看到儿科团队一天比一天成熟,科室一天比一天好,并成了医院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,成就感十足,内心也无比欣慰。在2022年的新冠疫情防控中,科室的患儿多达60多人,我们儿科团队坚持坚守,最终,所有患儿全部康复出院,虽然我们只是为医院的新冠疫情防控尽了绵薄之力,但是医院给予了我们儿科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。
儿童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,少年强则中国强,为了儿童健康事业,我们将不懈努力,用我们的热爱与执着、聪明与智慧、辛勤与付出去谱写达州华康